王四海
楚天-中国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秦屹
楚天-中国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亚各国家正在推进的民族发展战略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契合,中亚国家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运输走廊的交汇位置,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政治外交等方面中亚国家可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借力资源,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可为中亚国家民族发展提供借力资源,前者与后者彼此之间应形成合力。
弋浩婕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今年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裁决作出后中国政府以“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向世界昭示了仲裁庭裁决的不公正与不合法。就国际法学研究来说,这也提醒我们,在当今国际法治建设进程中,国际司法实践缓慢推动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时对中国在世界上维护合法权益亦有预判和警示作用。
陆忠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著有《把脉世界》等
由此看来,俄罗斯在有争议岛屿兴土木、建基地,并非如日本舆论所称旨在抬高谈判要价,搞“突击装修”,意在对日“移交”主权时索取丰厚“拆迁费”。俄前驻日大使亚历山大?帕诺夫说,此举“释放了保卫南千岛群岛的信号”。俄舆论认为,此举提醒东京勿将双边关系与领土挂钩,惟有扩大经贸合作及签署和平条约才是俄日关系正道。
郝新鸿
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副教授
近十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装备和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一条条“钢铁丝路”为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不过,由于“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千差万别,铁路技术的转移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铁路出境,首先要解决的是轨距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高柏
西南交大中国高铁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比较历史社会学、组织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我们或许已经处于全球化钟摆运动的转折点,全球公共政策的主要议题正在从强调释放市场力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向主张社会保护转变;全球化在近期发生的顿挫还伴随着另一个新动向:发达国家公众长期以来对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威尔逊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支持,正在被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倾向取代。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投资者显然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之时,在金融市场提前透支了乐观情绪,未来如果情况有所背离,势必会纠正透支的乐观预期,金融市场难免加大波动
郑永年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著有《未竟的变革》等
莫道明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
总体来说中国首先要预防特朗普现象在中国蔓延和扩展。民粹现象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强烈爆发出来。其次,我们要认清国际环境,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现在中国政府制定的全面实现小康是最重要的,方向是对的,如果国际环境稳定,我们可以全面实现“四个全面”的内容。但如果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丁曼
外交学院外语系日语教研室副教授,研究领域:翻译与译介学、日本文学与戏剧
未来一个时期,在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诸多国际事务中,日本遏制中国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在中日竞争中,日本自身技术成本高、中亚战略推行缓慢都令其自身危机感十足此外日本对日美同盟还存在猜忌与不信任,惧怕美国跳过日本对华进行"越顶外交",因此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日趋成熟,日本不会放弃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与中国进行战术合作的可能。
徐海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成员,著有《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径研究:中亚农业现代化、咸海治理与新能源开发》等
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框架下导向性开拓绿色能源,发展小水电和无坝水电站,规模化实施中亚农业现代化,通过高效节水农业,实现“退水归海”,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与咸海治理并举,农业丰收与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改观兼得。绿色的生态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将支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曹云华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东南亚经济、政治、区域国际关系及华侨华人问题,著有《新加坡的精神文明》等
李均锁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处在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时期,各种力量之间进行着或明或暗的博弈,谋求建立新的平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地区发展格局对双方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总体是良好的,合作大过分歧,机遇胜过挑战。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