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张一兵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等
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没有让人减轻劳作之累,反而增加了自身贬值和心理崩溃。知识内爆的结果是真知的毁灭,媒体对生活的操纵已经生成一种新型的暴力。
刘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著有《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和谐社会与三农中国》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农业的结构调整,而是农业的制度性改革。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对于农业而言,重在补短板。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水土治理,二是三产融合,三是科技植入,四是经营放活,五是生态保育,六是城乡一体,七是迎接新下乡运动。
胡金东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汽车社会交通治理的伦理路径”负责人、长安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管理与文化
交通困境固然与资源稀缺、制度缺位、技术落后以及管理低效等因素密不可分,但伦理文化层面的原因尤需重视。首先,交通中心论忽视了自然规定性。其次,自我中心论忽视了社会整体性。再次,制度设计过分强调工具理性。最后,交通现代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曾天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低层次的公平和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而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前提,既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实现人的充分全面自主发展,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杨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东北亚要实现与历史的“共生”,既要有仰望星空般的远大目标,又要有务实高效的政策举措,通过各领域合作成果的持续积累与相互了解的不断深化,最终走向建构主义所说的相互认知与身份认同的重构。
吴能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管办评”分离改革中,学校居于“基础”地位,是改革举措和权力调整的交汇点。学校改革的核心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重点是依法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活力。
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中日关系、东亚区域合作、世界经济热点问题等
随着日本新安保法的实施,日本对外作战的动向凸显中日之间从对抗演变为战争的可能性难以排除。如果说过去中国是日本的潜在对手,如今中国业已成为日本备战的主要目标。日本内外环境的种种变化表明,合作与对抗并存,对抗大于合作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新常态”。
里格伯特·狄格罗
菲律宾驻希腊大使、阿罗约前总统发言人
里格伯特·狄格罗是菲律宾驻希腊大使,前总统阿罗约内阁的新闻发言人,他作为一个外交专业人士,对南海仲裁案有着自己独到的视角。他针对菲国内舆论质疑道:“这样一个胜利真的对我们有好处吗?我们在身边制造了一个不友好的超级大国邻居,这真是我们想要的吗?”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当下的所谓“胜利”对菲律宾国家利益是有损害的。他呼吁:“杜特尔特总统面临一项很紧迫的任务——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西方胁迫充当其与中国之间对抗的炮灰。”
刘宗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两国发展计划对接的结果,是一个旨在实现双赢、多赢的国际合作项目。自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以来,中巴两国政府加大了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力度,走廊建设获得明显进展。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巴国内政治掣肘致使项目执行效率较低;民众期待过高;精英阶层对华态度分化;沿线安全问题严重;外部势力干扰等。
张武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院长、研究员,天津市政府参事,研究领域: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论、创造教育等
教育现代化的竞争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竞争。基于此,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合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
唐纳德·特朗普
美国共和党总统大选提名人
特朗普还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美国主流媒体“今日美国”作出了一个略带讽刺的评价,特朗普希望把所有事一起搞定。
李亚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助理研究员
埃尔多安在反恐问题上暗藏私心,最初试图利用“伊斯兰国”消耗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对边界管控松散,默许“圣战者”携带资金、武器等经土叙边境自由往来,导致极端分子渗透进入土东南地区,并建立秘密联络点,为日后发动恐怖袭击提供了便利条件。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逼迫我们必须考虑“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把首都部分原有的城市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说到规划,主体是政府。在我们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同时,市场并不是决定一切 —— 政府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要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也包括要牵头设计好、实施好城市规划。
孙力舟
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
段九州
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项目博士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访问学者
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孙力舟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段九州主动查阅了诸多资料,并特别从阿拉伯世界的网站摘取翻译了阿拉伯世界的几大核心信息并整理成文,以供读者对当前土耳其尴尬的境地及未来的走向作出自己的判断。
鲍盛刚
曾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研究领域: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目前美国外交的核心是地缘政治,而中国外交的核心是地缘经济;美国的优势在于政治与军事,其外交目的在于维护已经过时的霸权体系,而中国的优势在于经贸,其外交目的在于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姜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社会史
疏解城市人口,古已有之。为调控北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明清时期就曾采取过多项措施疏解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其疏解之策对于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