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朱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特朗普崇尚“美国优先”,并不愿意过多干涉到亚太地区局势中。未来,美国很有可能在亚太地区呈现收缩状态,这将为中美保持良好关系奠定重要基础。
周弘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欧洲民众的不满情绪不仅表现为反分配不公和反财富鸿沟,而且表现为反经济全球化、反欧洲一体化甚至反对欧洲联合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特别是反对货物、人员、服务、资本“四大自由”中的人员自由流动。在很多没有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民众看来,是其他国家工人的流动、是移民和难民、是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改变了他们优裕的生活和美好的预期。欧洲媒体的报道倾向加剧了这种担忧,形成了一种反对现行制度的情绪,回归小国寡民的呼声和诉求甚嚣尘上。
刘明礼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欧洲经济近来麻烦不断,如英国脱欧引发经济风险、即将进行的意大利公投给欧洲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银行业危机四伏等。这使得本就徘徊不前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决策层迫切想要解决这些难题,但又拿不出有效方案。究其原因,欧洲面临的不只是政策选择问题,更是深层的制度困境。
李炜光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代财经》杂志主编,研究方向:财政经济史、财政学、财政政策、技术经济
40%,或30%的税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死亡,或可以叫“死亡税率”。因为在我国,除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30%—40%的税费负担足可以导致大多数东部沿海加工业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甚至亏损倒闭。其实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真实原因之一,只是经济学家们很少涉及这个问题。
朱新力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中国当下的法解释学、规范法学首先应该倡导和鼓励一种更具开放性的实证规范研究进路,如果仍然照搬西方法治成熟国家的规范研究方法来应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这种研究本身的正当性就容易遭到怀疑,解释力就会受到限制。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为了保持可持续增长,中国必须快速培养、发展出一批在高成本基础上仍有竞争力的新产业。追求经济增长的眼光应该放在长期的可持续性,过度追求短期增长目标,反而会损害长期增长。支持新旧产业更替,不仅需要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需要采取果断措施让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平稳、快速退出市场。
韩庆娜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中国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的考虑,中国面向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部分对外援助超出了自身的对外援助能力,援外效果也不甚理想。改革开放后,中国适时调整了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与模式,更为重视发展受援国的"造血"功能,援助成效大为改观。
李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关键是突出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所涵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即作为城镇化主体的人自身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四方面就是人们进入到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
陆忠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现为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著有《把脉世界》等
朝鲜半岛乃大国利益交汇之处,近几年因朝鲜屡屡射导核试而战云低垂。韩国外部安全环境暗流汹涌,其对外关系主轴的韩美、韩中、韩日及韩朝四组关系,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要务。青瓦台国安团队本应竭诚襄赞谋“势”运“形”,出谋划策,但今日国安团队则折戟沉沙,致使“朴槿惠外交”举步维艰、所欲难为。
赵世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
多边安全机制建设,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在构想和实践上具有一系列的鲜明特点”;“在多边主义旗号的掩护下,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在加快,其地区存在感也在增强,但在亚太地区推进多边安全机制建设,仍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和制约因素。
约瑟夫·奈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软实力”之父
许多重要问题将会挤占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议程,其中一些问题最为重要,即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国关系以及处理中东的动乱。强大的美国军队仍然是有必要的存在,但不足以充分用来解决以上的三个议题。毫无疑问,维持欧洲和东亚地区的军事平衡是美国影响力的重要源泉,但特朗普有一点是正确的:即试图控制民族主义分子构成的中东国家内政问题将导致失败。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著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吗?》等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做很多的顶层设计、理论思考。如果方案比较精准、比较细致,国有企业改革就会很有序、很有效地推进,我们这轮的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甚至是完成时的改革。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政治学原理和方法、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党的建设和党内民主等,著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等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依规治党,依规治党必须落脚于党内法规。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规章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党内制定的制度规定和纪律约束,称之为党内法规,它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居于核心、关键的地位。党内法规对于党员、党组织和社会具有四大作用,同时具有四大要求。党内法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不同于国家法律的一种法治,能够有力地保障国家法律的法治。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董惠敏
人民智库研究员
纵观美国和德国的财政事权划分的实践可以发现,法律规范对于财政事权清晰分配至关重要。通过具体法律法规得以保证各级政府事权明晰,支出范围明确,体现出集权和分权相统一、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思想和原则。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责的关键。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着力解决目前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改革的一般规律,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将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
林辉煌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随着现代国家建设和市场化的浸淫,多数村庄的内部组织化已然瓦解,原子化的社会越来越难以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作为一个大型国家,现代中国所面临的广袤基层社会的治理实际上要比传统时期来得困难。例如,由于民间调解的能力越来越弱,大量的纠纷涌向国家机构,构成极大的治理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重建社会,推动社会的内部组织化,从而确保乡村治理得以有效运行,这也许是传统政治文化能够给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虽然不可能是直接的经验照搬。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