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期 | 作者 |
多国常态化巡航南海蠢蠢欲动,中国该如何争取主动? | 2015年11月05日 | 张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研究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讲座教授 |
中德特殊关系能走多远? | 2015年11月05日 | 刘波 FT中文网公共政策评论员 |
英国和中国:地缘政治大师 | 2015年11月05日 | 马凯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著有《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 编译:邢嵬 |
被误读的“一带一路”:怎样从战略上保证中国利益 | 2015年11月05日 | 葛剑雄 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领域的著名专家,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
以中国资本、技术构建全球经济共赢之路 | 2015年11月05日 |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
他山之石:美国种族关系困境症结与启示 | 2015年11月04日 |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关系研究、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民族社会学,著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民族与社会发展》等 |
美国军方的“航行自由”究竟是啥货色 | 2015年11月04日 | 铁钧 军事问题专家 |
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待什么? | 2015年11月04日 | 苗柔柔 法国“中国与卢瓦尔协会”秘书长,曾翻译出版《苦儿流浪记》、《笛卡尔与法国》、路易威登集团《北京旅游指南》等 |
战后70年日本反省对外侵略历史的轨迹 | 2015年11月04日 | 张建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日本文化、日本国民性 |
中国应对TPP的根本之策 | 2015年11月04日 |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反思美国21世纪的国家战略 | 2015年11月03日 | 詹姆斯·多宾斯 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 |
TPP的特点、影响及对策建议 | 2015年11月03日 | 吴涧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第三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与地区安全” | 2015年11月03日 | 人民网-国际频道 |
有为政府与中国宏观政策 | 2015年11月03日 | 王勇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
东北亚的再平衡 | 2015年11月03日 | 孙兴杰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国家理论 |
中日韩三国合作难在哪儿? | 2015年11月03日 | 郭延军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 |
“中韩国”轮廓凸显,创造合作新平台 | 2015年11月03日 |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国政治外交研究、美国政治和外交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启示,代表作《把握未来:美国总统政治形态研究》等 |
美南沙闯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2015年11月03日 | 王坤宇 中国南海研究院 |
海丝路建设是新时期中国亚太外交试金石 | 2015年11月03日 | 齐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
详解日本新安保法案 | 2015年11月03日 | 袁杨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部研究员 |
中韩示范:“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的对接与合作 | 2015年11月03日 |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领域:金融、产业及政策研究 |
习大大为什么没去牛津剑桥?别光盯着3D眼镜,还得@一带一路 | 2015年11月03日 | 岑少宇 留澳生物学研究者、独立撰稿人 |
布莱尔道歉前,英美早已同床异梦 | 2015年11月03日 | 封楚诚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硕士 |
普京“舌战群儒”纵论世界大势 | 2015年11月03日 | 盛世良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副社长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中德创新合作 | 2015年11月03日 | 史惠宁 法学博士,德国拜仁州高等法院注册律师 |
习近平访英 意见领袖这样看 | 2015年11月03日 | 克里斯多夫·库塔纳 政治学博士、牛津大学马丁学院讲师 翻译:杨晗轶 |
美国主张的航行自由是单方面的自由 | 2015年11月03日 | 阿米泰·伊兹欧尼 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翻译:杨晗轶 观察者网 |
中华医药当可成为公共外交的“锐器” | 2015年11月03日 | 徐贻聪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外交笔会理事,曾任我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等国大使, |
要说爱你不容易 | 2015年11月03日 | 郑若麟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著有《与你一样的中国人》等 |
别在南海婆婆妈妈,中美到了“大决断”的时候 | 2015年11月03日 | 郑必坚 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中国和平崛起的倡导者,研究领域: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如何重新加入了世界、适应全球标准、为全球秩序做出积极贡献,著有《郑必坚论集》等 |
国际组织在“沦落” 中国当东道主能重振G20吗? | 2015年11月03日 | 保罗·马丁 加拿大前总理 闻政明 时政观察者 |
匈牙利实行强硬移民政策为哪般? | 2015年11月02日 | Simeon Djankov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中国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 2015年11月02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等,代表作《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和新世界秩序》等 |
2015年国家形象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 2015年11月02日 | 刘烨 赵婀娜 |
第六届香山论坛闭幕 “海上安全合作”等成各国共识 | 2015年11月02日 | 穆亮龙 |
为什么是德国 | 2015年11月02日 | 胡春春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
向海洋延伸的日美同盟 | 2015年11月02日 | 张伯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日本政治体制、日本政党 |
荷兰国王访华带来的“欧洲风” | 2015年11月02日 | 郭欣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生 |
安卡拉恐袭的前因后果 | 2015年11月02日 | 陆忠伟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中日21世纪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研究领域:日本经济与日本国情、重大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问题、全球发展形势等,著有《把脉世界》等 |
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 | 2015年11月02日 | 柯慕贤 德国驻华大使 顾山 法国驻华大使 |
南海局势升温 中国如何找回输掉的话语权 | 2015年11月02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等,代表作《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和新世界秩序》等 |
若无世界秩序,人类或被摧毁 | 2015年11月02日 | 基辛格 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著有《世界秩序》等 |
从默克尔第八次访华,综观中德关系 | 2015年11月02日 | 苗晓丹 上海外国语大学G20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
英国中产阶级的孩子为何要加入ISIS成为“圣战约翰”? | 2015年11月02日 | 殷之光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埃克塞特大学讲师 |
中国应当尽快制定喜马拉雅战略 | 2015年11月02日 |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商法的现代化与当代经济法的发展、转型期制度变迁与人权保护的关系 |
近距离感受中英合作“含金量” | 2015年11月02日 | 阮宗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研究领域:美国外交、大国关系,著有《中国崛起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共有利益的塑造与拓展》等 |
中英文化交流应更加重视“融合” | 2015年11月02日 |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国际关系、欧洲问题和中国外交 |
难民危机:“颜色革命”结下的苦果 | 2015年11月02日 | 吴思科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
观察英国“退欧”问题的多重视角 | 2015年10月30日 |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部主任,研究员 |
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欧合作 | 2015年10月30日 |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等,代表作《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和新世界秩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