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任剑涛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现代建国之难,不惟体现在国家结构上,也体现在建国推进的过程上。一方面,现代建国不是线性进步的过程,绝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初现现代国家轮廓,便势不可挡地推进到规范国家的地步。另一方面,现代建国的先发性并不是一个国家永远领先世界的建国态势。相反,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进程中常常出现起起伏伏的状态,以至于先发的现代国家,竟然明显落后于后发的现代国家。
陈尧
上海交通大学比较政治系执行主任、教授,研究领域:民主理论与民主化、比较政治、政治学理论,著有《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等
自2000年以来,全球至少有22个国家出现了民主解体的现象。除此之外,大量的新兴民主国家出现了民主发展停滞、民主质量下降的现象,就连老牌西方民主国家也遭遇了治理危机和民主信任危机。最近关于民主衰落的文章屡见于相关的专业学术刊物,很多研究者对全球民主前景的看法已经从先前的乐观主义转向了悲观主义。
李海平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公权力尽管不属于传统宪法学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却仍然值得宪法学界去认真对待。当一些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优势的私主体已经形成了对其他私主体支配和压制时,向来以控制权力、保障人权为己任的宪法学理论就不能不对这一社会问题作出回应。应当说,基本权利间接效力理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
袁剑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著有《边疆的结构:清代中国的“边疆性”及其衍生问题》等
近年来,"内亚""西域"等区域议题在亚洲甚至全世界知识界掀起热潮,与之共生的"中亚"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新知识的生产需要建立于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特殊的语境。今日中国如何认识"中亚",显然不能回避"中亚"与中国历史的紧密关联。
赵海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著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等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鲜明主题。人民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利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首先严厉惩治被称为“政治之癌”的腐败。中共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全面从严治党是必由之路。
高丽萍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全球化时代,所有民族国家都被牵涉其中,成为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化浪潮相遇,在经历过一番激荡彷徨,尘嚣落地时,一种中西文化二元对立的思想逐渐清晰。后殖民理论启示我们,坚持本质主义二元对立,容易在防卫和称霸之间兜圈子,这两极之间的差别只是取决于政治和经济实力。
司马
法学博士、检察官、法学学术前沿特约评论员
概念上的模糊不清是一切混乱产生的根源。意欲赢得一场辩论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把持界定论题的概念与命题的话语权,并随时作出有利自己的解释。
邱道隆
北京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候选人
回望历史,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每一轮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化高潮,都相应地激发了民族主义的浪潮对其作出回应,每一轮全球化的扩张,几乎都终结于民族国家的诞生和重建。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给民族国家种下了毒瘤,如何重新剔除这些毒瘤,重塑民族国家,并重新启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化和技术发展,才是这一轮政治失序带给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林永亮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已经在世界大变革中顺利启航、坚定前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发展的正面“外溢效应”将逐步呈现,中国的诚意将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理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将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中国的世界文明观也将帮助消弭文明间的误解和隔阂。“一带一路”,正在开启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篇章!
肖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孙成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无论是自身的组织和领导力,还是在白宫中的分量,特朗普版的国安会都让观者有脱出常轨之感。显然,对于美国和其它国家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好征兆。毕竟,美国决策中枢的混乱绝不意味着一个更加稳定的世界。
李昕蕾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政治学流动站博士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研究领域: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清洁能源外交、全球及地方气候治理、跨国流域水治理,著有《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变迁机制研究》等
有效的领导权是推进全球气候善治的必要条件。随着国际体系权力格局的流变,气候治理同能源结构革新的协同性不断提升,中美欧在气候治理上的三边博弈以及各自内部层面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维度推动了这一变迁过程。
邢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俄罗斯、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问题和苏联历史,著有《苏联高层决策70年》等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具有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希望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关系,但却得不到积极回应,这就使俄罗斯与美西方关系处于不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依然不会将俄罗斯视为平等伙伴,而将其视为“异质国家”。俄美关系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由冷战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局造成的。
亚历山大·卢金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国际关系部教授、主任
在许多人看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其对华强硬立场不会改变。尽管中国外交部对此态度尚且谨慎,但紧张气氛明显。人们在猜测,特朗普上台后将会发生什么?俄罗斯将扮演何种角色,能否缓和这一紧张气氛?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公共治理、港澳基本法,著有《香港政改观察:从民主与法治的视角》等
一切熟悉的都处于重新理解之中,一切坚固的都已烟消云散,整个世界像拆卸完零件撒满一地的组装工厂,力量、观念与秩序日益碎片化和凌乱化,但人类主要文明的大体脉络和理路依然清晰,只是需要一种和平合作的新法则加以整理与重构。这就是新列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秩序图景及前景。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降低成本的第一个突围方向是刚才说的体制改革,第二个突围方向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突破全球形成新的僵局。引进新的产品,改变现有的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唯有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徐建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耕地的供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很大的弹性。地并不是没有,而是怎么用,在什么机制下用的问题。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