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中国 Perspectives On China
刘少伟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以及新技术在食品中抑制致病菌的应用研究
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是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制定、食品安全标签标识规定等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也是风险交流的信息来源。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制度设计和实施现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等
马想斌
《华商报》记者
高考改革,推进高等教育走向公平,这是自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不曾降温的话题。杨东平认为,这次的高考改革,不仅仅是高考的考试方式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与理想的变革。未来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发展是关键、是核心。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就是要提升全体国民受教育水平,使得全体人民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受教育机会,使得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贯穿终身。
郑承军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高级研究学者
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切合“教育是激发潜能、促进成长”理念、摆脱“成长烦恼”的人生必修课。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后找工作,不能简单地把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更加偏重于通过对学生的开发和诱导,让学生了解自我,找到内心的兴趣所在,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并开始启动实施实现步骤。
焦玉良
鲁东大学法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
与刘教授不同,笔者认为陌生关系的熟悉化并非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新途径和有益尝试,这不过是对传统熟人社会充满人情味的关系信任的缅怀和寄托。在当下中国已经基本上步入生人社会的背景下,关系信任最多只能算个权宜之计。因为,今天的经济生活,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自然经济的状态中去了。
梁建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携程旅行网”CEO兼董事会主席
黄文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人口学者,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将入户与计划生育挂钩的做法,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甚至人伦悲剧。“黑户”现象的长期存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既剥夺了“黑户”们的公民权益,也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真正实现保障公民权益的本意,就应该完全免除“社会抚养费”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给老百姓定心丸。
杜德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地理、科技全球化、产业布局、城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
我国高校专利转让明显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重数量,轻质量”的科技评价导致的专利质量不高,致使专利成果难以有效转化。在现行科研评价机制的导向下,科研人员片面追求专利的数量,而对其创新性、市场应用性等实质内容重视不够。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国情咨文,强调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对接,重申了俄支持“一带一路”规划的国策。这是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最新积极回应。
廉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社会管理、政府治理、青年发展等
城市青年流动人口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中聚集起来的新生代群体。他们与传统的劳动者相比具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军,也易成为被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边缘化的群体。
张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口处
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命题而展开。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是自然规律。北京市是人口聚集增长的“高地”,逆势而动可能一事难成,顺势而为则大有文章。这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有序引导人口融入的价值取向。
安邦咨询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仔细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后认为,今后中国节能减排的结果会比较明显,有可能做到、做好中国的减排承诺。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国内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认识,正在转变,并且接近达成共识。这种速度认识的调整,经过了艰苦的努力,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2)中国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出现强烈的内生动力,毕竟按原有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因此支持的人会越来越多,得民心者得势,这将成为中国今后政策选择的一个方向。
韩映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领域: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终身教育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不仅要及时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观念,更需要将其上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因为它不单单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项改革,而是造福于地方百姓的千秋基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研组
当前新农保政策推进加快,农民参保率稳中有升,呈现出参与热情上升、投保金额增加、政策满意度提高等良好态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政策调整的不及时和落实中的不到位,加之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困难。对此,应及时调整政策细节,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新农保工作持续发展。
吕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技术经济分析、产业发展和组织政策、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制度,著有《中国特色创新之路:政策与机制研究》等
创业创新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了新特征,即创业环境大大改善;对创业的效率要求更高;需要开拓更广泛的市场新空间;社会参与度更高。
徐明棋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世界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体系和市场结构、外汇理论、货币政策及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等,著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总体看,美联储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可能并不会如人们担心的那样掀起大浪。靴子落地,消除悬在市场上空隐忧,应该是一件好事。
陈杰
瞭望智库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
曾经的“以关系择校”变成了现如今的“以房择校”,天价择校费摇身一变成为天价学区房,这真的好么?要从根本上治理“学区房”现象,关键还是要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化。
西方的多轮制裁已深刻冲击俄罗斯经济,对俄不动产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俄罗斯民众的挂牌房产长期无人问津,即使是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如此。在去年年底,不少房产的成交价跌回到了10年前。不动产市场是一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俄首都不动产持续下跌,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要真正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需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从成功国家的经验看,以企业而非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培养和支持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土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遗留了一本回忆录书稿。在书中,安倍将对华外交比作下日本将棋,“如果你的对手要夺走你的金将,你必须夺走他们的飞车或角行”。他表示,如果日方想要让中国改变对待日本的强势态度,自己和自民党就必须“不断的赢得选举,让中国认为安倍政权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讳言,他觉得日本一直在展开这样的心理战。
尽管中国防疫政策已经转向,各类国际旅行活动规模已经明显回升。但受疫情期间特别措施的约束,中美两国在取消航班上限问题上仍处于僵局。自中美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仍被限制在每周12班。两国政府近期正进行密切磋商,试图取消这一限制。但在近期的“流浪气球”事件之下,中美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导致相关磋商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华兴资本实控人失联,在国内资本市场引起巨大震动。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投资业,所有的人都没有原始积累,除了依靠国际资本,一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的国有金融资本。因此,只要整顿国有金融资本,那么这些曾在风口或曾经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投资家、“有钱人”,很可能都难脱干系。
中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式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