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平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董珊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特朗普政府放弃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 “接触”政策,转向与中国进行 “战略竞争”,但并不排除有选择地与中国进行某些合作。“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有选择合作”成为中美关系新常态。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将使中美关系走向部分脱钩,主要在高科技、两军交流和学者学生交流等方面。中美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主要领域包括:中美经贸摩擦将长期化;中美在安全领域既竞争又合作将常态化;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可能增多;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议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上升。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和战略、美国和中国的对外政策的等方面研究,著有《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现代战略十一讲》等多部著作
全球化不会消退世界政治中的矛盾和冲突。国家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依赖也不会产生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念,甚至不会产生共同利益感,多边合作前景黯淡。因此,强势者与弱势者之间的冲突、国家间在军事安全领域之外的“位子竞争”仍然存在。全球政治文化正在向本土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方向发生急剧的变化。今天,美国已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并动员起来。中国应在今后的五六年间实施新形态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尽最大努力减小甚至杜绝世界经济“两分”的可能性,以应对和化解世界政治中的矛盾和冲突。
金瑞庭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在当下WTO已无法全部满足美霸权利益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极有可能在今年“名义上架空”的基础上“实质性退出”WTO,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或将出现两种理念、两套规则、两个体系的直接竞争,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排他主义秩序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包容主义秩序的正面较量。面对世界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再一次重大变局,我国应认清严峻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精心部署,尽快抢占全球道义制高点、系牢系紧与别国利益关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预案,最大限度上将外部环境对我国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回到今天中美关系的现实面,双方似乎越来越对立,情绪越来越高涨。不过,如果撇开双方几乎高度情绪化到声嘶力竭的话语,回到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互动,人们或许不会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感到如此的悲观。就内部发展来说,无论是特朗普的“使美国更加伟大”还是中国的“中华民族复兴”,其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同时,中美双方对区域或国际秩序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两国的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竞争是需要的,是通往合作的基础,是互惠的;恶性的竞争则会导致两败俱伤。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IMF原副总裁
天秤币Libra横空出世,揭开了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帷幕的一角,天秤币Libra白皮书预示着一场颠覆和再造的开始,大戏正在开演。我们不要高估天秤币Libra的技术以及潜在27亿客户,也不要低估天秤币Libra在发展和运营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低估这场变革可能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沈建光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张晓晨
京东数字科技宏观研究员
徐天辰
京东数字科技宏观研究员
近年来“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短期波动明显加剧。但同时新兴经济体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正逐渐增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改革也卓有成效,且当前全球宽松周期的开启更将成为未来新兴经济体复苏的重要转机。因此并无必要过度悲观,对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中长期判断仍应保持理性认识。
杨昊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讲师、博士
世贸组织改革是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议题。相关国家就世贸组织改革提出的方案涉及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监督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等问题,集中反映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以致形成双方之间不对称的博弈结构。运用博弈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采用与欧盟、加拿大等国提出的多边主义方案进行国际联合的策略,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对冲和单方面让步之外,有可能找到应对僵局的有效路径。
张志祥
韩国产业经济与贸易研究院院长
东亚的价值链已经发生变化了。中国的收入水平提升了以后,它的工业的结构也开始不断的发展,简单的产品的组装已经没有像过去有那么优越的地位了。现在中国经济的进步,正在对全球的价值链进行重新的塑造,以及对它的深度和广度也在进行重塑。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对全世界的价值链进行改变,特别是在东亚。
刘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所长,研究员
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难得的机遇期。朝鲜半岛形势总体缓和,南北首脑三次会晤并签订系列协议文件,朝美矛盾有所改善,中朝、中韩、中日关系积极向好。展望未来,中日韩合作依旧充满挑战,首要面临的问题是美朝互信不足,推动无核化谈判面临不确定性。韩日矛盾、中日竞争如不能妥善处理,也将影响三方合作深度。鉴此,三国合作依旧要把维护稳定的地区环境放在首位,努力推进朝美、朝韩对话取得新进展。同时探索合作新途径,共同开辟第三方和第四方市场。持之以恒推进地区国家间互信建设,创建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李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专长: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著有《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扩张》《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其核心论题就是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然失败。2017年底,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随后中美在2018年爆发了空前的“贸易战”并持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经济接触的终结,新的“经济竞争”态势拉开序幕,标志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