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级经济师
多元社会治理背景给了更多社会主体治理机会,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完善国家多元治理体系。同时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成为政府与社会公民沟通的纽带。
刘少华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凌云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
网络空间已经是人们重要活动空间,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空间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一是利用网络从事虚假、诈骗,传播色情、暴力内容等违法违规活动;二是利用网络从事鼓吹推翻国家政权,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宗教极端主义等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目的活动;三是进行非法商业交易;四是传播网络病毒,进行网络攻击,制造网络故障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立法、治理格局、内容建设、治理技术四方面着手加强治理,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朱恒顺
山东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一处处长
只有在法律中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对慈善组织进行分类,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实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和提高监管效益两个基本目标。
魏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著有《资本经营论纲》等
汪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新常态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以双向型和自由化为特征的第二个阶段,主要实施双向型和自由化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两个战略形成了新常态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和趋势。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扩大升级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在坚持双向型和自由化对外开放战略的基础上,还要以国内改革促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合作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
李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著有《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等
王拓涵
清华大学博士后
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学关于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本论述,阐释了有关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同时,还针对实证研究中的社区案例分析了不同社区中涌现出的不同社会力量。本文建议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工青妇、普通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议事委员会、市场中的社会力量、自发性的社会群体等七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使社会从被动社会变为主动社会。
尤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从大环境来说,我国农业受成本和价格的“双板”挤压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当前调整目标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从引导结构调整的手段来看,大都依靠财政补贴和价格补贴,调整途径单一;从财政支持结构调整来看,也存在项目分散问题,导致投入不少,效率低的问题。
成伯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情感社会学,著有《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等
他们没有积极目标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怨恨批评”,并非真想消除不良现象,只是以此为借口,而且对于所抨击的状况的任何改善,不仅不能令人满意,反而只能导致不满,因为它们破坏了谩骂和否定所带来的不断高涨的快感。怨恨批评不会对内在价值和品质做出任何的肯定、赞赏和颂扬,仅是一味的否定、贬低和谴责。而这种怨恨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崔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积极探索“以文‘化’人”的治理方式,就是以群众主体为核心,以多元组织参与为支撑,以培育正能量为根本,渐次调动群众的自觉、自动、自主意识,使群众逐渐从文化活动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直至“主导者”转变,不仅推动了文化繁荣,唤醒了群众的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识,而且有效化解了群众内部矛盾,夯实了基层治理的社会根基。
王思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农村问题研究专家,主编《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等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表现出一定韧性,从经济与社会的互嵌和相互依赖的角度看,经济韧性必须有社会韧性的支持。社会韧性是社会的结构性、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性,是维系社会结构和发展的力量与特性。社会韧性通过社会信心、人们的生存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支持着经济韧性的发展。当然,社会韧性也会发生变化,亟待从包容性增长、加强社会投资、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加强社会心理建设等方面建构社会韧性。
张昊琦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苏联史、俄罗斯近现代史,著有《普京时代(2000-2008
等
每当俄罗斯处于社会大变革之际,东西之争就会凸显,国家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西方”和“东方”的选择。东西之争是俄罗斯人在帝国语境下形成的话语结构,作为俄罗斯构建国家认同的历史遗产,它也是沉重的思想包袱。俄罗斯要走出东西之争,首先须走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