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险资金推动下,美国中长期国债价格继续上涨,而欧洲地区特别是德国长期债券价格也在刷新历史高点。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历史低位0.768%,跌幅达到了25.1%;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跌至历史新低1.291%,跌幅达到了22.9%。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也在盘中创下历史新低,盘中一度达到-0.747%,刷新历史低点。这种情况将给政策制定者带来即使在“大萧条”时都未遇到过的挑战。
长期以来,3%是中国财政赤字率的一道“红线”,2019年的财政赤字率为2.8%。今年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赤字率是否有可能超过3%?财政部官员表示,财政赤字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的需要等各种因素,同时也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等法定程序,财政部将结合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相关工作。财政部官员既没有肯定突破3%,但也没有否定这种可能性。
作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核心省份,湖北省在迄今为止两个多月的抗疫过程中受到了重创,尤其是武汉市居民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保守估算,假如湖北省的经济活动全面停滞达半年,总体经济损失可能高达20000亿元;如果半年经济停摆的受损只有50%,损失可能达到10000亿元。如果湖北省在疫情后不能迅速恢复经济,将会出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大坑”。
中国人民银行3月5日发布公告表示,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因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零投放和零回笼。受资金面变化影响,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除7天期品种外,普遍下跌。有分析认为,未来预计中国央行或继续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月内央行继续通过LPR等工具“降息”的可能性客观存在,降准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正在对“一带一路”项目造成麻烦,中国正在推进的海外建设和投资计划不得不延误甚至中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当地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中国工人携带病毒,造成相关中国公司和项目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应该将“一带一路”项目集中在更少的国家,适当收缩战线,以减少外界对中国的批评。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制造业陷入短期“停摆”,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制造业中间产品贸易中,约20%来自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的生产放缓将使各国出口下降约500亿美元。短期内,全球制造商难以转向更加多元的供应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可能发生。
从去年中国各地区整体融资情况来看,地区分布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资金流动呈现出“东部靠市场,西部靠政府”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这与各地的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都息息相关。弥补这种差异需要从财政政策、市场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考虑和着手,通过改革努力和政策倾斜,改善西部地区的市场环境,增加对经济要素的吸引力。
随着疫情在中国境外扩散,全球供应链面临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过去高度依赖、密切协作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正遭受全面冲击。越南、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地曾被视为替代中国大陆生产的备选地。不过,随着疫情全球扩散,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防疫形势开始严峻,并非供应链转移的理想之地。对于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每一个企业来说,现在已是环球同此凉热,面对冲击无处可逃。
全球主要央行的新一轮“放水”加速了全球低利率/负利率货币环境的形成,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但美元资本收益率的下降如果打开“底阀”将会带来重大调整,造成资本市场崩溃和美元体系的重构。全球大放水导致的低利率如果持续,将加剧现在世界的美元体系崩解。这是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风险。这些变化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走向地缘货币发展阶段。
中国央行3月3日强调,金融部门要按照“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的工作思路,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释放LPR改革潜力;要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加大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企业的融资支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当前新增确诊病例已大幅下降,中国已放宽一些旅行限制,并使一些企业得以复工。然而,韩国和日本确诊病例日益增多,促使当地一些制造商部分暂停运营,有可能降低对中国已复工工厂的零部件供应。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复工复产又会受到国外市场变化的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是值得关注的“二次打击”,对于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来说十分不利。
财新公布,2月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26.5,较1月的51.8大降25.3个百分点,是2005年11月调查开展以来首次跌穿盛衰分界线。财新2月中国综合PMI录得27.5,大幅下降24.4个百分点,也创历史新低。新冠疫情下消费停滞,对服务业造成极大冲击。近期针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政策,对制造业产生较明显的效果,但难以弥补服务业所遭受的现金流损失。
3月3日,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但美股市场却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2.94%,标普500指数跌2.81%,纳斯达克指数收低2.99%。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恐慌加剧了恐慌,美联储给市场提供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市场却陷入困境。投资者们意识到,此次紧急降息凸显了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的严重程度,降息的作用远没有研发出疫苗来得有效。
美联储3月3日宣布紧急降息0.5个百分点,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威胁。美联储在声明中说:“冠状病毒对经济活动构成了不断变化的风险”,“鉴于这些风险,为了支持实现其最大的就业率和价格稳定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天决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此举是自2008年12月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类似降息。此前,华尔街动荡不安,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呼吁降低利率。
方正和海航通过借助债务扩张实现快速多元化的过程不过20年时间,现在遭遇了过度多元化的陷阱。很多中国企业的所谓“多元化”在资本推动下变得十分粗放,在发展的上行周期能够实现资产快速膨胀,但在经济放缓背景下,往往面临致命的债务困境。如果中国市场上到处都是这类虚胖而充满风险的企业,将使得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支撑变得十分脆弱。
野村报告称,按该行编制的中国复工比率数据推测,截至3月1日,涵盖受疫情广泛影响的行业(占GDP比例达65%)的狭义商业复工比率只有44%,以此推算至本月中复工比率可进一步回升至72%。2月,野村下曾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GDP至同比3%。但野村表示,由于湖北的封城料将延长至3月中,且自春节假期后的复工情况很慢,预期第一季度内地GDP按年增长只有2%。